如何看待港币流动性变化及其对港股的影响 2025-07-04 15:30:15
Q:请问重阳投资,如何看待港币流动性变化及其对港股的影响?
A:6月26日,因港币汇率触及7.85港币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宣布卖出美元,买入港币,向市场回收94.2亿港元流动性。7月2日,香港金管局再度回收200.18亿港币流动性。
香港货币体系完全挂钩美元,没有独立货币政策,依赖联系汇率制度来维系港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金管局向银行体系承诺,将美元兑港币汇率锁定在7.75-7.85之间,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按银行要求卖出港元,并在7.85港元兑1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按银行要求买入港元。当市场对港币的需求增加时,港币升值,美元兑港币汇率随之下降;当市场交易汇率低于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时,持牌银行可以以7.75的汇率向金管局无限量购买港币,再以市场交易汇率出售,赚取套利价差;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体系港币供给增加,带动香港同业拆息利率(Hibor)下降,美港利差抬升,美元兑港币汇率随即回升至稳定区间。反之亦然。对香港金管局而言,这一自动调节过程是被动发生的,不取决于金管局自身的主观意志。
联系汇率制度下,本次回收流动性更多是市场对5月初投放港币流动性过多的动态平衡。对等关税后,投资者对美元信任程度下降,美元指数快速走弱,港币也触及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应银行体系要求短短五天时间向市场投放1294亿港币流动性,香港银行间流动资金总结余从446亿港币暴增至1741亿港元,香港银行间拆息利率(Hibor)也随之大幅下降。从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5月20日的表态来看,由于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IPO火热、港股临近分红旺季且前4月分红大幅提高,以及对等关税后香港投资者抛售美元资产的影响,银行体系普遍对港币需求呈乐观态度。但要求金管局大幅投放流动性后,隔夜及1月Hibor利率长达两个月时间维持在0.5%左右的低位水平,说明短期内港币供给显著高于需求,银行体系事实上对港币需求发生了误判。在这一背景下,美港利差快速扩大,套息交易盛行,带动美元兑港币汇率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港币汇率经历了过山车行情。
港币流动性仍将维持相对充裕的状态,港股更重要的影响因素仍是基本面。如上所述,当前短期限美港利差仍然维持在3%-4%的高位,历史上看如此之高的美港利差很难持续,因此港币流动性逐步被回收,Hibor利率逐步上行是应有之义。但同时在美元偏弱、南向流入和港股IPO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港币需求增加是确定性的,因此我们认为回收过后港币流动性仍将维持在较此前更为充裕的状态下。港股最大的基本面是国内经济,从历史上看港股与国内经济指标的相关性远高于港币利率,Hibor上升对港股的影响更多是情绪冲击。基本面上看,港股股东回报改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公司供给增加,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我们仍坚定看好港股的中长期表现。
联系汇率制度下,本次回收流动性更多是市场对5月初投放港币流动性过多的动态平衡。对等关税后,投资者对美元信任程度下降,美元指数快速走弱,港币也触及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应银行体系要求短短五天时间向市场投放1294亿港币流动性,香港银行间流动资金总结余从446亿港币暴增至1741亿港元,香港银行间拆息利率(Hibor)也随之大幅下降。从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5月20日的表态来看,由于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IPO火热、港股临近分红旺季且前4月分红大幅提高,以及对等关税后香港投资者抛售美元资产的影响,银行体系普遍对港币需求呈乐观态度。但要求金管局大幅投放流动性后,隔夜及1月Hibor利率长达两个月时间维持在0.5%左右的低位水平,说明短期内港币供给显著高于需求,银行体系事实上对港币需求发生了误判。在这一背景下,美港利差快速扩大,套息交易盛行,带动美元兑港币汇率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触及弱方兑换保证,港币汇率经历了过山车行情。
港币流动性仍将维持相对充裕的状态,港股更重要的影响因素仍是基本面。如上所述,当前短期限美港利差仍然维持在3%-4%的高位,历史上看如此之高的美港利差很难持续,因此港币流动性逐步被回收,Hibor利率逐步上行是应有之义。但同时在美元偏弱、南向流入和港股IPO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港币需求增加是确定性的,因此我们认为回收过后港币流动性仍将维持在较此前更为充裕的状态下。港股最大的基本面是国内经济,从历史上看港股与国内经济指标的相关性远高于港币利率,Hibor上升对港股的影响更多是情绪冲击。基本面上看,港股股东回报改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公司供给增加,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我们仍坚定看好港股的中长期表现。
▲向上滑动阅览【免责声明】
本材料由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阳投资”)原创并编辑发布,仅限于提供信息和投资者教育的目的。本材料所依据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例如:万得、彭博)和内部研究成果,相关信息被认为是可靠的,但重阳投资不对其完整性或准确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的陈述或保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材料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重阳投资的实际操作。因基金产品投资限制、投资组合调整和交易成本等多种因素,重阳投资的实际操作有可能与本材料中得出的结论不同。
本材料并不考虑任何阅读者的特定投资需求、投资目标或风险承受能力。阅读者在投资之前,应当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材料版权属于重阳投资,未经重阳投资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材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