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AI与未来 ︱重阳来信2023年6月  2023-06-01 15:30:14


致尊敬的您:



(一)
2022年11月,OpenAI上线了聊天对话机器人ChatGPT。仅仅过了5天,ChatGPT的日活跃用户数就超过了100万。全球用户都发现这一次发布的聊天机器人和以往体验过的不太一样,他明显变得更聪明,对语义的理解也更为准确。更重要的是,ChatGPT能够执行多轮对话和反馈,能够编写更长段的自然语言,通过整合信息完成用户给出的任务。毫不夸张的说,用户在跨时代的体验下,很容易联想起电影《钢铁侠》里的AI助手贾维斯,一个典型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当然AGI还有另一面,那就是终结者里的天网,最终毁灭了全人类。一个新生事物同时具备了正反两面极富冲击力的形象,顺理成章地站到C位,成为全球现象级的话题。

一边是吃瓜群众放飞想象力,畅想未来AGI会成为怎样的物种,另一边是硅谷大佬们如梦初醒,纷纷催促自家研发团队加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发。手握OpenAI股权的微软放出了Office套件整合ChatGPT之后的产品Copilot,虽然演示的功能还远未实现,但展现出的能力已经足够惊艳世人。Meta推出了开源的大模型,希望能够打造更广泛的生态。无论是从巨头的动作还是业内人士对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认知,我们都可以轻易感知到,这一次真的不一样。

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先生在台湾大学毕业典礼上对今年的新毕业生说到:“你们即将进入一个经历巨大变革的世界,就像我毕业时遇到PC和半导体革命一样,你们站在AI的起跑线上,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革命与重生”。在互联网诞生的30多年后,我们似乎摸到了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门槛,正在好奇地探视门后的世界。毫无疑问,无论是投资还是我们的生活都将受到AI的深度影响,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向。本期重阳来信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二)
谈到ChatGPT的诞生,绕不开图灵测试。1950年,艾伦·图灵在他的划时代论文中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由于智能、思考、智慧这样抽象的概念很难被具象化定义,因而产生了著名的图灵测试。作为一个思想实验,是否通过图灵测试并非是定义智能的黄金标准,但却给了我们一个有趣的思考路径,如果机器能够足够逼真地模仿人类说话,却又遵循和人类思维完全不一样的工作机制,是否就能够被称为智能?通过图灵测试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者几十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除了GPT的开发者OpenAI外,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自然语义领域投入巨资且积累深厚。它的出发点很简单,谷歌的搜索框天然的需求就是让用户输入的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提供更高质量的内容。2017年谷歌大脑发布了Transformer结构,形成了自然语义处理新的方法论,并且以此为基础发布了Bert模型,效果直接碾压了当年所有的模型,也将谷歌搜索的体验提升了一大截。但谷歌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由于搜索框的特性,谷歌专注于理解用户说了什么,对于反向的机器该怎么说却没有继续深入。但谷歌的论文留下了一条名言,模型性能的提升最重要的来源是两条,预训练和规模,也可以称之为——大力出奇迹。

2016年,黄仁勋带着英伟达的第一台DGX-1高算力服务器走进OpenAI位于旧金山的办公室。彼时的OpenAI最重要的投资人还是马斯克,在他的见证下,黄仁勋在捐赠的服务器上写下了赠语,公司的创始技术团队集体在服务器上签名。这张照片现在看来颇具历史意义,因为OpenAI补上了谷歌没有完成的另一半工作,虽然2018年发布的GPT一代性能远不及BERT,但他们相信了谷歌说的大力出奇迹,坚持推动模型规模越做越大,最终迎来了量变到质变的GPT3。今年3月他们又发布了GPT4,在多项标准考试中已经超越人类平均成绩,被认为接近通过图灵测试,在实现AGI的道路上人类又前进了一步。那么,GPT4或者未来的迭代版本能否真正被称为智能?我们又会面对一个怎样的未来?

(三)
对于这两个宏大的问题,显然很难有明确的答案。换个角度说,没有答案才更激动人心,一个具备无限可能性的未来是最吸引人的。

如果我们回顾信息革命,数字化参与了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等各个环节,从而引发了产业的巨大变革。信息传递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信息分析深度的提升,共同创造了规模巨大的数字经济。数字化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倍增器,对生产生活的效率提升至今仍在持续。

与之相比,未来AI最大的变化是彻底改变信息获取和加工的方式,对很多行业的影响可能远甚于信息革命。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信息载体被改变,但信息的生成获取依然由人进行,信息的加工也需要人的参与。未来大语言模型和图像、视频类生成式AI完全有可能替代人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加工。GPT的语言表达已经能够实现多轮对话和长文编辑,图像AI的发展迭代速度同样惊人,已经能够成为小红书的博主,图片均由AI自动生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互联网可能消灭的只是纸媒,AI在未来可能会消灭记者、摄影和编辑。

生成式AI最擅长的任务就是吸收人类现有的知识库,它在学习和记忆能力上对人脑拥有极大优势。因而本轮AI带来的革命具备显著的破坏式创新特点,首先被波及的就是内容行业。内容行业,无论是生产文字、图像、视频亦或是影视、游戏等更复杂内容产品,都会被生成式AI深刻改变。我们以游戏举例,以往游戏的研发需要雇佣大量的美工来完成一张张精美画作,去打造游戏里令人神往的世界。而未来,只需要简单给出草图加上合适的描述指令,生成式AI就能够自动完成绘图,在效率和成本上相比于人类美工具有绝对的优势。未来AI一定会被整合进研发流程中,美工的工作将从直接绘制变成在AI生成的美术上进行精修,对美工自身的创意能力将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内容产品而言,将会缩短开发流程,提高产品品质,当然行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会是内容供给丰富度的大幅提升,用户能够更低成本地体验到更多好作品。

除了降低内容行业成本和提升技术可及性,AI也在改变一些行业的底层逻辑。ChatGPT发布了GPT plugins,通过插件的形式帮助用户实现复杂交互任务,如行程预定、餐厅预定、规划旅行等。如果大规模普及,大量原本为用户提供专业信息的APP将受到威胁,被夺走流量的入口。大模型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直接颠覆了多个独角兽企业,类似Deeply这样的专业翻译产品在大模型面前黯然失色,也消灭了像Grammarly这样的语言修饰工具。美国在线课本和辅导工具Chegg只因为CEO说GPT可能影响未来的用户增长,也成为受害者,单日股价下跌接近50%。在未来,如果提供的产品无法优于AI或者和AI融合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那么产品存在的价值就会受到挑战。

也正因为AI的破坏式影响,引发了不同程度的担忧。我们应当看到历史上强大工具在诞生初期总会引来非议,但是正如纺织机替代了女工,互联网替代了线下商户,提升的生产效率最终转化成了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面对未来会产生深刻影响的AI,更好的做法是秉持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工具是中性的,越早找到利用AI的方法就越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优势。

除了对已有行业的再造,AI的发展也必然衍生出广阔的新市场。针对医生、律师、程序员等专业化服务领域,能够想象到将会产生各种专业辅助决策工具来帮助医生做更好的判断,帮助律师更好的学习判例提高效率,也可以帮助程序员节省大量时间,自动化提供代码片段。而现有的互联网产品也将获得能力加持,涉及人机交互的流程都可能被再造,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面对快速增长的AI需求,相关的科技硬件必然获得成倍的市场空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相关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投资者已经在用脚投票。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生成式AI带来的革命浪潮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必然蕴含更多的投资机会。尽管现在无法具体预测,但是必然会有新生行业从无到有,也会有行业脱胎换骨,当然也会有行业被颠覆。在上文提及的种种可能仅是由当前有限的想象力演绎而来,我们相信未来AI所能带来的变化一定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适应未来,让生活和投资都获得良好的体验与丰盛的收获。



重阳投资

2023年6月1日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