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我们脑中的“大象” 2021-02-18 15:30:36
捕捉我们脑中的“大象”
文︱重阳投资 舒泰峰
01
我们常常会自我欺骗。一项研究对被试者进行了胆固醇测试,数月后追踪被试者对测试结果的记忆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胆固醇偏高、最有可能患病的被试者记错测试结果的概率最高。在他们的记忆中,测试结果比实际结果更好,也就是他们自认为比较健康,而实际情况要坏的多。吸烟者倾向于屏蔽吸烟有害健康的信息。我们还会自欺欺人地认为自身的车技、社交能力、领导力、运动水平都十分优秀,起码高于平均水平。在运动场上,拳击运动员在对抗时会刻意忽视身上的伤痛,马拉松运动员也会不断欺骗自己身体没有那么疲惫。
这是《脑中的大象》一书所描述的人类自我欺骗的图景。作者引用著名进化生物学家罗伯特·特里弗斯的话说,“自欺”为人类精神生活核心中“令人叹为观止的矛盾”。
为什么人类要发展出自我欺骗的特质呢?传统学派认为自我欺骗是人类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是这一派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自我欺骗是一种用于自我保护的大体上出于潜意识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面对挫败或者压力太大的时候。这类似于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
但是新学派认为自我欺骗还有更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他们认为自我欺骗不仅仅是内向的防御的,而是具有更多外向性和自我服务性。“懦夫游戏”的规则是两个人相向驱车笔直急速而行,先转向的一方告败。如果在游戏中,一方拆掉方向盘并举起方向盘向对手挥舞示意,同时加速向对方猛冲过去,对手看他视死如归,一般都会先转向,把胜利让给对手。拆掉方向盘相当于限制了自己的选择,这通常不是明智之举。但是为什么在游戏中能够凑效呢?经典决策理论认为:自我毁灭就其自身而言是毫无价值的,其价值在于让其他参与者确信你想毁灭自我。在懦夫游戏中,你之所以获胜,并非是因为你无法转向,而是因为对手相信你无法转向。换句话说,你想成功欺骗别人,就必须先自我欺骗,所谓“欺人者自欺以欺人”。
这么看下来,自我欺骗竟是人类漫长进化史所带来的一项精神遗产,某种程度上它是我们的生存本能甚至发展的秘诀。一项针对竞技游泳运动员的研究显示,懂得自我欺骗的运动员在重要赛事中往往表现更佳,应了中国古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02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自我欺骗就是一件纯粹的大好事,如果欺骗过了度,那便是一场灾难,“懦夫游戏”毕竟是游戏,在真实的场景中如果拆掉方向盘很可能掉进河里。另外,“自欺”也需要分场合,尤其在投资领域,自我欺骗很可能会将我们带入歧途。读《脑中的大象》一书时,非常自然地就想到了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他说:“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为了不愚弄自己,并没有心理学背景的芒格写了一组文章梳理25个人们容易掉进去的心理陷阱。比如:
喜欢/热爱倾向:我们会忽略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这类似于中国人说的“爱屋及乌”。
讨厌/憎恨倾向:忽略讨厌对象的优点;讨厌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讨厌对象的人、物品和行动甚至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这便是“恨屋及乌”了。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人类的大脑会不愿意作出改变,这导致一个人只要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结论,他自己通常会信以为真。
禀赋效应:过度高估自己的私人物品的现象。人们作出决定之后,就会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好,甚至比没作出这种决定之前所认为的还要好。
社会认同倾向:人们自动根据他看到的周边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如果一名教授安排10名实验员静静地站在电梯里,并且奇怪地背对电梯口站立,那么当陌生人走近电梯时,他通常也会摆出相同的姿势。
……
如果说读完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25讲,不由让人感慨我们是多么容易愚弄自己,不惜处处给自己挖坑,那么读完《脑中的大象》则不由让人感慨,我们在自我愚弄的道路上给自己挖的坑有多么深。
在投资中,自我愚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盲目乐观,尤其是牛市中,人人都认为自己是股神,以为股市尽在掌握之中,却往往在追高中覆灭。而在股市暴跌之际,又容易自我惊吓,导致过度悲观,最终割肉出局。
所以投资是一个不断求真的过程,是一场认识自我的修行。但发现自我谈何容易,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有一只时常自欺欺人的“大象”,我们需要捉住它。
内容简介
人为什么会笑?
为什么《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仍被当作艺术?我们为什么常常隐藏自己的真实动机?在这些答案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社会学原理?
人是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是社会动物。因此,我们的大脑不仅为狩猎、群聚而设计.它还能帮助我们在社会上取得进步,而这种进步有时候是通过欺骗和自我欺骗实现的。虽然我们可能是自私自利的阴谋家,却又往往能通过伪装而获益。因此,我们会隐藏自己真实的动机,甚至对此了解得越少越好,比如我们不喜欢谈论.甚至不想谈及我们自私的程度。这就是人类“脑中的大象”。
《脑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隐性动机》将帮助我们共同搜寻人类内心深处未经检视的角落,并用强光灯将其照亮,它将颠覆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规范、机制和行为的认知,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作者简介
[美]凯文·希姆勒(Kevin Simler)
- The End -